演员赵燕国彰:演张世豪走红,娶了瑞典妻子,活成绝世好男人
2025-08-13 09:40:13
淮海战役国军战场上的26个军
第二兵团:兵团司令 邱清泉
5军:军长熊笑三,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杜聿明的老部队,二兵团成立之前一直都是邱清泉任军长,东北战场上国军的很多大佬也都出自这个第5军,如郑洞国、廖耀湘、刘嘉树、郑庭笈等,第5军可谓是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南线的救火队,进攻过苏北、打过豫皖苏、重点进攻阶段调往山东,开启了和华野10纵的“交往史”(经历过孟良崮阻击战、梁山阻击战、豫东阻击战和徐东阻击战等四场恶战),豫东战役时因为救援区寿年兵团不利军长邱清泉受到老蒋训斥,淮海战役前负责保护徐州以西的安全,黄百韬兵团被围后,作为主力参与救援,后又向南攻击企图夺回宿县
12军:军长舒荣,原属于2绥区,后又归10绥区,兖州战役时大部被歼,师长霍守义被俘,后重建,其中112师为原整编12师112旅升级,又新增238师,淮海战役时238师守灵璧(11月25日被歼灵璧),军部及112师跟着二兵团主力征战(这也是常说的邱清泉兵团三个半军的原因),陈官庄被全歼
70军:军长高吉人,淮海战役前主要在鲁西南作战,国军重点进攻时也被调入山东战场,隶属第2兵团,淮海战役开始时驻防在砀山黄口一带,后虽二兵团参与了淮海战役的一系列战斗,在陈官庄被全歼
74军:军长邱维达,王耀武的老部队,抗战期间打满全场,张灵甫、李天霞、余程万等人都出自74军,解放战争时期几乎都是一直在追着华野打,孟良崮战役时被全歼,后又重建,战力依然很强劲,阜阳战役时,重建的74军58师与中野1、2、3、6纵对耗了7天守城成功,济南战役时王耀武只要过去了7个连仍对华野攻城部队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豫东战役后,74军移驻商丘、砀山一带归二兵团指挥,淮海战役时随二兵团参与了一系列的战斗,如著名的潘塘偷袭战,后来在陈官庄被全歼
第七兵团:兵团司令 黄百韬
25军:军长陈士章,原黄百韬的整编25师升级而成,华野的劲敌,参与过苏中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临朐南麻战役、胶东战役等,47年11月调往中原战场,后因在豫东战役中救援积极而被表彰,黄百韬升任七兵团司令后由陈士章接任军长,其中148师因在豫东战役中伤亡较大而被调往宿县整补后一直未能归建25军,碾庄被歼时只有40和108两个师
63军:军长陈章,粤军系统,豫东战役前一直在长江以南进行守备,和我军几乎没有直接战斗过,48年9月调往新安镇负责防守华野南下,归七兵团指挥,黄百韬西撤时负责掩护兵团的安全而后经窑湾渡运河,在窑湾被全歼
64军:军长刘镇湘,粤军系统,解放战争初期一直在鲁南苏北一带战斗,后进入沂蒙山区作战,参与过孟良崮战役、临朐南麻战役、胶东战役、豫东战役,48年8月后移驻新安镇,归七兵团指挥,淮海战役时碾庄被全歼
100军:军长周志道,原李天霞的整编83师,孟良崮战役后李天霞被处置,周志道接任师长,后进驻临沂,一直隶属九绥区(辖区包括临沂、海州、日照等地),豫东战役后移驻新安镇,归七兵团指挥,淮海战役时在碾庄被全歼
44军:军长王泽浚,47年后一直驻守在苏北淮海一带,隶属九绥区,淮海战役初,九绥区撤销,改为七兵团建制,后碾庄被全歼
淮海战役国军兵力收缩及增援路线示意图
十二兵团:兵团司令 黄维
18军:军长杨伯涛,原整编11师,师长胡琏,陈诚土木系的起家之本,解放战争中被华野中野多次“惦记”,但每次都能逃脱被歼的命运,如孟良崮战役前华野准备围歼整编11师,后因国军援军赶到不得不撤围,后又在南麻战役时也被围同样逃脱,再后也被中野包围过,因邱清泉增援也不得不撤围,豫东战役后,国军开始组建大兵团,以18军为基础成立了12兵团,胡琏因为资历不够(黄埔四期)以及和小诸葛不对付而错失十二兵团首任司令的资格,18军的老军长黄维成为兵团司令,而后向鲁山“扫荡”,被刘帅给拖得疲惫不堪,淮海战役初始和十二兵团其他三个军一起急忙东进加入到徐州战场,还未到宿县就被中野包围,后中野多次围攻很难突破,华野派出援军最终吃掉了十二兵团及18军,军长杨伯涛及兵团司令黄维被俘
10军:军长覃道善,解放战争初期整编为整编3师,主要在鲁西南一带作战,48年以后隶属整编18军,下辖18、第75、第114师,国军“南京军事检讨会”后,隶属十二兵团,淮海战役开始后,由确山出发和十二兵团一起赶赴徐州战场,后被包围在双堆集
14军:军长熊绥春,原整编第10师, 同样是土木系,长期在平汉路豫西一带配合整编11师作战,淮海战役时双堆集被全歼
85军:军长吴绍周,解放战争初期在豫北鲁西南一带作战,国军重点进攻阶段调往鲁中,华野七月分兵后重回华中作战,淮海战役时配属给十二兵团建制,由广水出发,车运确山后一路追随十二兵团主力,双堆集被围后110师师长廖运周突围途中战场起义,余部后被全歼
十三兵团:兵团司令 李弥
8军:军长周开成,解放战争初期一直在胶济铁路潍坊段一带作战,隶属第二绥靖区,华野分兵后尾随山东兵团至胶东一带,48年7月从胶东移驻蚌埠,后在宿县灵璧泗县一带负责“清剿”工作,济南战役时转移到徐州接管三绥区的防务,济南战役后移驻曹八集碾庄一带,淮海战役初期没等七兵团撤回徐州后又和二兵团一起反攻东救黄百韬,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向南夺宿县的战斗时负责徐州的防务,西撤后被围,在陈官庄被全歼
9军:军长黄淑,成立时间较晚,由第8军166师与新建的第3师在山东合编而成,成立后在胶济铁路中段负责守备任务,后与8军一起调往蚌埠,淮海战役期间和8军一起执行任务,同样在陈官庄被全歼
十六兵团:兵团司令 孙元良
41军:军长胡临聪,川军体系,孙元良叔叔孙震的老部队,解放战争期间多在郑州附近作战,隶属“华中剿总”,淮海战役前国军放弃郑州十六兵团东调到“徐州剿总”,从民权到蒙城再到徐州,和二兵团一起参与过“夺回”宿县的战斗,从徐州西撤被围后独自突围被歼
47军:军长汪匣锋,川军体系,解放战争时期长期在豫北、冀南以及鲁西南一带作战,淮海战役前调往蒙城,后和兵团一起参与到淮海战役,杜聿明放弃徐州后西撤到永城一带被围,后自行突围被全歼
黄维及孙元良兵团加入淮海战场路线示意图
第六兵团:兵团司令 李延年
39军:军长王伯勋,从原整编第8师103旅与新编第2旅在胶东重新组建新的整编第8师,后改称第39军,隶属十三兵团,辽沈战役时海运至葫芦岛,参与塔山战役救援锦州,辽沈战役后海运浦口转至蚌埠,参加淮海战役,归六兵团建制,向北进攻宿县以策应黄维兵团
54军:军长阙汉骞,解放战争初期一直在胶东一带作战,48年初调往锦州,后移驻锦西,辽沈战役时加入到东进兵团参与塔山战役,辽沈战役后船运华东战场,在蚌埠临淮关集结后加入到刚成立的六兵团北上救援黄维兵团,被阻击后撤回蚌埠
96军:军长于兆龙,原隶属二绥区,华野分兵之前一直在胶济铁路沿线作战,华野分兵后参与胶东战役,48年守备潍坊一带时被全歼,残部被收容后改属第10绥靖区,后又短暂的配属给三绥区以及七兵团,济南战役后移驻蚌埠、五河,淮海战役时加入到六兵团北救十二兵团
99军:军长胡长青,原整编69师,戴之奇的部队,宿北战役被全歼后广东重建,48年6月由广东北上河南,隶属十六兵团,国军放弃郑州后先兵团主力移至蚌埠,后加入到六兵团序列参与北上救援黄维
第八兵团:兵团司令 刘汝明
55军:军长曹福林,西北军体系,原韩复渠的部队,豫东战役之前一直在鲁西南一带作战,豫东战役时进驻开封,后移驻商丘,淮海战役初转移到蚌埠,留下米文和的181师被中野全歼,淮海战役时和李延年兵团一起北上救援十二兵团
68军:军长刘汝珍,刘汝明的亲弟弟,西北军体系,原宋哲元的29军一部,原驻守许昌,后防守鲁西南,淮海战役时转移至蚌埠,和李延年兵团一起北上救援十二兵团
三绥区:司令 冯治安
59军:军长刘振三,原西北军宋哲元体系张自忠部,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在徐州以北的贾汪枣庄一带作战
77军:军长王长海,原西北军宋哲元体系,何基沣曾任军长,解放战争期间一直驻守从薛城到台儿庄一线的运河防线
“剿总”直属
107军:军长孙良诚,原西北军体系,国军收编的伪军改编,淮海战役前驻守睢宁,淮海战役初归黄百韬指挥,被要求进攻宿迁以解63军的窑湾之围,手下两个师,一个投降一个被歼
2025-08-13 09:40:13
2025-08-13 09:37:57
2025-08-13 09:35:42
2025-08-13 09:33:26
2025-08-13 09:31:10
2025-08-13 09:28:54
2025-08-13 09:26:39
2025-08-13 09:24:23
2025-08-13 09:22:07
2025-08-13 09:19:52
2025-08-13 00:07:45
2025-08-13 00:05:28
2025-08-13 00:03:12
2025-08-12 23:58:38
2025-08-12 23:56:21
2025-08-12 23:54:04
2025-08-12 23:51:47
2025-08-12 23:49:30
2025-08-12 23: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