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游北京的北海公园:一条“巨龙”卧水上,人山人海也值得
2025-07-27 22:50:14
以17万做局,骗走乾隆真迹转卖8700万的专家刘岩,后来怎么样了。
艺术品交易,向来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在鉴赏门道的熏陶下,不少蒙昧无知的底层百姓也纷纷加入收藏的行列。然而,他们几乎无法辨别真赝,很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就在不久前,一起发生在河南的"骗画案"再次将这一现状推上了风口浪尖。一名叫刘岩的"专家"竟然利用鉴宝节目《华豫之门》的平台,以17万元的低价骗走了一幅价值8700万的古画真迹。而曾经的画主朱先生则在这起事件中成为了可悲的受害者。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电视节目无疑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权威性。朱先生也不例外,作为《华豫之门》的铁杆粉丝,他深信节目组邀请的专家团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当刘岩表现出高度专业、冷静客观的鉴赏风格时,朱先生完全被他的表象所迷惑。刘岩大加赞赏的评语,令朱先生对自家古画价值连城的美梦暗自兴奋不已。
就在这种轻信的基础上,刘岩巧施"疑幻"伎俩,令朱先生由怀疑转为渴望。他不仅贬低画作的价值,更为朱先生制造了一次难得的"捡漏"机会。朱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售,寄希望于能多赚一笔意外之财。
刘岩似乎也研究透了在场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凭借多年行骗的老到经验,他先是哄骗朱先生卖个3万元的低价,而后又暗示有更高的价钱。如此反复拉锯,无疑将朱先生的渴望之心无限放大。
17万元的价格递上门来,让朱先生欣喜若狂。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号称"买家"的人也是刘岩的同伙,整个交易过程针针见血地挖掘了人性的贪婪。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17万元无疑已是一笔巨款。再加上传家之物的情怀纠缠,朱先生毫无异议地答应了交易。而就在他认为捡了个大便宜时,却完全没发现这背后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法网难逃的骗徒
这样的骗术是否就能就此得逞?事情的剧情反转发生在一年后,当朱先生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自家古画被拍出了8700多万天价的时候,他这才如梦方醒。
面对如此巨额的利润空间,朱先生难免心有不甘,甚至产生了被刘岩蓄意骗财的想法。于是,他毅然通过法律途径向刘岩提起了诉讼。
由于缺乏关键证据链,朱先生最终在官司中落了下风。不过,刘岩这种公然行骗的行为却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谴责。有识之士呼吁,针对此类犯罪要加大惩处力度,避免更多无辜者上当受骗。
2025-07-27 22:50:14
2025-07-27 22:47:58
2025-07-27 05:54:12
2025-07-27 05:51:56
2025-07-27 05:49:41
2025-07-27 05:47:25
2025-07-27 05:45:09
2025-07-27 05:42:54
2025-07-27 05:40:38
2025-07-27 05:38:22
2025-07-27 05:36:07
2025-07-27 05:33:51
2025-07-25 20:54:49
2025-07-25 20:52:33
2025-07-25 20:50:17
2025-07-25 20:48:02
2025-07-25 20:45:46
2025-07-25 20:43:30
2025-07-25 20:41:14
2025-07-25 20:38:58